第九百一十九章 我在保他(1 / 2)
朱浩不会同意当杨慎的线人,但临别前,朱浩还是告知杨慎一个消息。
“……张秉用大概会在陛下出巡前抵达京师,到底由谁参与议礼,或是黄公献和张秉用一齐上,也未可知。”
张璁马上就要到京城了。
杨慎知道有张璁这号人,但明显对其极为轻视,一个刚考中进士不过三年的家伙,非翰林院体系出身,在同榜进士中排名靠后,就算是其首倡大礼议,可这种靠钻营上位的人在朝中有什么号召力可言?
朱浩回到家就听说,张璁已抵达京城,并在四处想办法联系他,甚至自行跑去思贤居找人。
张璁对于名望上的渴求,远远超过一般人,再或者张璁觉得自己既然在大礼议这件事上出过大力,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。
朱浩没有立即去思贤居见张璁,而是派人把张璁从思贤居请到就近的茶寮。
“朱先生。”
张璁见到朱浩,脸上满是敬重之色,或许是因为有事相求,说话口气极为恳切。
朱浩不像张璁那么着急,示意对方坐下来喝茶后,才开口细谈。
张璁道:“……在下一路急赶,生怕耽误陛下的事情,临到京城时,听闻南户部黄部堂被陛下委命为翰林学士。”
朱浩笑着问道:“临到京师?事不过是今日发生,你几时听闻的?”
“这……”
张璁有些犹豫。
大概他心中对朱浩也有些防备,但现在形势所迫,他不得不相信朱浩,毕竟还要指望朱浩为他引荐。
“便是今日……更有传闻,说是陛下明日便要议礼,或是要以黄部堂出面与礼部中人辩论……在下于南京这段时间,整理总结了很多情况,此番希望能为陛下出力,望朱先生能代为推荐。”
张璁也不藏着掖着。
之前的大礼议,有关“继统不继嗣”的观点,虽由朱浩提出,但毕竟正式出面的人是他张璁,关黄瓒什么事?
现在黄瓒突然被委命为翰林学士,张璁感觉是自己被人窃取了胜利果实,本来唾手可得的功名,居然被黄瓒占据,这让他有些受不了。
朱浩道:“秉用兄,以你南京大理寺少卿的身份,参与议礼,还要争取更多的支持,只怕不容易吧?即便不为事成,单就对你仕途的影响,只怕也不小啊。”
【目前用下来,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,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,超100种音色,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,huanyuanapp 换源app】
“这……无须朱先生担心,在下早就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准备,甘愿为陛下肝脑涂地。”
张璁话说得漂亮,可还是暴露出了他的急功近利。
朱浩笑道:“可问题是,陛下需要这样一个人出面议礼啊。”
“啊?”
张璁面带不解。
朱浩道:“其实有些事,没跟你说清楚,陛下召你回京,准备让你进翰林院为翰林侍读,从旁协助黄学士掌握大明礼法事务,只要精诚合作,难道你们不是最好的组合吗?还是说,秉用兄你觉得,一切该由你来主导呢?”
朱浩的问题很尖锐。
给了个甜枣,同时也把张璁的野心给拦住。
明摆着告诉张璁,现在皇帝马上要委命你为翰林侍读,你不太满意是吧?可问题是,就是这个翰林侍读,已经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位置?连我朱浩现在都不是呢,你凭什么嫌弃?
还是说你一开始就觉得,自己上来就可以当翰林学士,皇帝应一切都以你的意见为准?
大概你忘了,最初大礼议的细节是谁提出来的吧?
我都还没争取呢,你蹦跶什么?
张璁心中自然有诸多不甘,但他并不能就此觉得被皇帝或是朱浩算计了。
跟历史上不同,那个时候的张璁几乎算是大礼议的始作俑者以及幕后操盘人,皇帝召他到京城时,大礼议的问题上面临无人可用的困境,所以嘉靖才强行指定张璁和桂萼为翰林学士……
可如今有了朱浩的存在,皇帝的选择面多了不少,有黄瓒这个德高望重的南京户部尚书在,皇帝为什么要用你张璁?
你张璁只是听命于朱浩办事的跟班而已,现在让你当翰林侍读,算是很给你面子了,你还挑剔什么?
张璁道:“那……在下接下来要做什么?”
不甘归不甘,但现在朱浩表达出的意思也是合情合理,他只能认命。
朱浩笑道:“明日陛下出巡,大概你会以新任翰林侍读身份随行,到了城,你不要过多发表意见,只负责替黄学士吸引火力……我的意思是是,让别人把关注重点放到你身上,关键时候,让黄学士发挥。”
“这……”
张璁本来就很沮丧了,听了朱浩这番话,更觉郁闷。
心里琢磨,那我岂不成了为他人做嫁衣?
“秉用兄可是有顾虑?”
朱浩关切地问道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